從“霓虹哨兵”到“霹靂尖兵”(走進榮譽部隊)
原標題:從“霓虹哨兵”到“霹靂尖兵”(走進榮譽部隊)
開欄的話
今年10月1日,天安門城樓前,由全軍榮譽功勛部隊代表組成的戰旗方隊浩蕩而來,接受檢閱。戰旗重新集結、迎風飄揚,英雄精神氣壯山河。
自1927年建軍以來,在92載歲月長河中,人民軍隊涌現出許多榮譽部隊:“南京路上好八連”“硬骨頭六連”“海上猛虎艇”“攻如猛虎英雄連”……這些部隊,在不同歷史時期,為黨和國家做出了特殊貢獻,是全軍學習的楷模,被授予榮譽稱號。
榮譽值得銘記,榮譽背后所承載的精神更應傳承。為此,記者走進榮譽部隊,探尋榮譽背后的故事。
“好八連,天下傳。為什麼?意志堅。為人民,幾十年。拒腐蝕,永不沾……”1963年建軍節之際,毛澤東同志創作了這首《八連頌》,贊揚負責上海南京路警衛任務的解放軍某部八連官兵。那年,這支連隊剛被國防部授予榮譽稱號——“南京路上好八連”。
如今,八連營區“霓虹哨兵”雕塑前,每天早、晚間官兵們都會齊聲背誦《八連頌》。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,但八連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。“南京路上好八連”,已經成為人民軍隊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。
不吃萊陽一個梨
1964年的電影《霓虹燈下的哨兵》,讓“南京路上好八連”家喻戶曉。新中國成立前的上海,被稱為“十裡洋場”“冒險家的樂園”。面對各種糖衣炮彈,八連官兵入城后,每天唱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》,學習《入城公約十大守則》,身居鬧市卻一塵不染,鑄就了“南京路上好八連”精神。
“一個連隊連著一座城市,一座城市傳承一種精神。”這句贊揚,被上海市民口耳相傳。
“‘拒腐蝕、永不沾’、堅持艱苦奮斗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這些八連的傳統從沒變過,已經內化為連隊的精神。”指導員王鴻緒說。
走進“南京路上好八連”事跡展覽館,一幅名為《不吃萊陽一個梨》的畫作吸引了記者。這幅畫描繪的是八連駐扎在萊陽期間,梨園裡都是黃澄澄的大梨,指戰員在周邊學習訓練,休息時間幫群眾干活,卻從不吃群眾一個梨。
今天的八連,依舊保持著這樣的好傳統。一次,八連官兵承擔重要會議安檢任務。戰士趙佔峰在涌動人群裡,看見一名球星從自己的哨位通過。
標准的軍禮、規范的執勤用語,官兵們表面平靜,內心卻波濤洶涌。畢竟,20歲的年紀,不僅崇敬英雄,也喜歡明星。然而,與偶像的這次接觸,不止擦肩而過那麼簡單。
“籃球屬於限帶物品,沒有証明不能帶入。”官兵們發現該球星團隊帶著許多未經報備的籃球。
“這些籃球做活動用,不能少,可以送你們每人一件簽名球衣和合影,能否通融一下?”隨行的工作人員與官兵們商量。
“不行,請配合工作。”官兵們斬釘截鐵。最后,在八連戰士耐心解說下,工作人員配合地把籃球存在了寄放點。
“偶像、合影、簽名球衣,這些我喜歡,”趙佔峰小有遺憾地說:“但八連的兵,不讓做的堅決不做。這是鐵規矩,絕對沒商量。”
繁華的南京路上人頭攢動,陸家嘴的高樓鱗次櫛比,外灘的西洋建筑燈光璀璨……新時代的八連,立足上海發展建設成就,對官兵進行思想教育。走進中共一大會址,重溫入黨誓詞﹔走進上海中心,看高樓大廈詮釋的中國奇跡﹔來到商飛公司,看國產大飛機C919的技術創新……卓越的發展成就,讓官兵們更加堅定了對黨和國家的忠誠。
“時代在前進,但不變的是堅守初心、薪火相傳的精神特質﹔形勢在改變,但不變的是對黨忠誠、一塵不染的政治品格。”八連所在營教導員范中培說。
“三件寶”傳了42代
1961年,上海市場蔬菜供應緊張,八連將種植的蔬菜“菜葉送給群眾,菜根留給自己”,一時傳為美談。
如今,上海經濟發達、物資供應充足,八連官兵依舊保持艱苦朴素的作風,將錢物捐助給更需要的人。接續幫助和照顧殘疾人胡紅根43年,當年他稱八連官兵為“解放軍叔叔”,如今官兵們叫他“胡伯伯”。連續資助山東沂水龍家圈中心小學27年,在他們心中播種下對“大山之外”的憧憬……
幾十年過去,八連“為人民服務”的精神從未褪色。
營房內,三個黑色箱子引人注目,箱子上面分別寫著“木工箱”“理發箱”“補鞋箱”。
“別小看這幾個工具箱,這可是我們的‘三件寶’,已經傳了42代!”戰士雷鈞煜介紹,每個月的10日和20日,是八連的“服務日”,連隊的“為民服務隊”會帶著理發、補鞋和針線包等工具,在南京路上開展公益服務。這一傳統,在八連持續了37年,風雨無阻。
每到服務日,許多市民會專程來到南京路。“我每次都坐一小時的地鐵過來,不為補雙鞋、縫衣服,就是想來看看這些熱心腸的小伙子。”在為民服務現場,一位老奶奶告訴記者。
8月10日,超強台風“利奇馬”在我國東部沿海登陸。那天,上海最高風力達到9級,暴雨傾盆而下。
“這麼大的台風,大多數人都不會出門,公益服務還要不要去?”領導征求官兵意見。“為民服務是我們和群眾的‘約定’,不能因為台風就爽約。”“為民服務隊”官兵們態度堅決。
頂著大雨,“為民服務隊”來到南京路,看見了暖心的一幕:十幾位熟悉的市民撐著傘,守候在服務地點。那一刻,幾個戰士眼眶都濕了。
“這時候才更懂,傳承‘為人民服務’的精神,是一種責任。為了這份責任,再苦再難也值了!”為民服務隊隊長謝子康感慨。
八連官兵的“四股勁”
從野戰軍到執行警衛任務后,八連官兵收起了打仗的“野”勁,認真保衛群眾安全。
2017年4月25日,在“南京路上好八連”命名54周年之際,連隊所在旅由摩托化步兵向特種作戰兵轉型。一夜之間,八連由步兵的“行家裡手”,變成了特種兵的“門外漢”。
“沒有教材、沒有經驗、沒有場地,‘霓虹哨兵’想要轉型成‘霹靂尖兵’,是真難!”連長吳興虎說。但八連並沒有被挑戰難住,而是從難從嚴,練就過硬本領:開展扛圓木、抗眩暈、抗高壓、耐寒耐熱等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訓練﹔結合軍事演習和瀕海訓練,組織官兵在生疏地形、惡劣海域開展戰斗攀爬、水上救援等課目訓練……
去年11月,皖東腹地。八連派出小隊參與旅裡組織的比武,負重30公斤,行軍近80公裡。4天時間,官兵們每天睡不到2小時。
考核的最后一個課目,是8公裡武裝奔襲。“當時連隊派出12名官兵,有8名腿抽了筋。我們克服困難,繼續奔襲,最后拿了第一名!”參與考核的八連戰士尤軼帆驕傲地說。
今年6月底,八連所在旅組織軍官考核,一天內要進行七課目聯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