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秋雨笔65535网页传奇世界下的爱情故事
余秋雨笔下的爱情故事
■本报记者 张文静
《冰河》,余秋雨著,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1月出版
提起余秋雨,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其《文化苦旅》《山居笔记》《霜冷长河》等文化散文作品,或者《中国戏剧史》等学术著作。正如余秋雨自己所说:“我在文学创作上,被读者熟悉的是散文,被观众熟悉的是戏剧。”但近期,余秋雨一改往日风格,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《冰河》,为读者讲述一个在生命绝境中诞生的爱情故事。
尘封多年的心灵小史
小说《冰河》源自余秋雨2008年策划的一部原创音乐剧《长河》,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古代南方的爱情故事。小说的主人公孟河在一次“淑女乡试”中拔得头魁,引来大批追求者,然而她却暗中女扮男装,乘船踏上了去京城寻找生父的路途。途中,船只突遇冰雪,被冰封在前后无援的河中,船上众人遭遇着生死攸关的求生考验。就在这样的绝境中,船上一个考生金河深夜凿冰救人,因此被冻伤,无法继续赶考。孟河为报恩情冒名代考,却中了状元,并由此引发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意外和磨难。在故事的最后,孟河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情之所属,也留下了一段沉香般的爱情传说。
“我想要表达的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美丽的生命力。”对于小说的女主角孟河,余秋雨毫不吝惜喜爱之情,“在这个人物身上,我努力把中国古代女性能够汇集的美都融汇进去了。孟河没有父亲,母亲也去世了,按照常理她应该极度悲哀,但她却很天真,有才华,也有担当,最终美丽地走完了自己的生命过程。”
余秋雨用古典象征主义来概括《冰河》这一部小说的创作风格。余秋雨说:“孟河象征的是美丽的生命力,而那条冰河就是我们的历史长河,它会结冰,但是一定有一批年轻而美丽的生命把它走通,把有可能造成悲剧的场景变成美丽的结果。”
在余秋雨看来,冰河既是一个传统的符号,把人间喜剧式的生命悲喜浓缩地表现出来,同时也吐露了他阅尽世态人情后内心深处的独白,可以说这是一部“尘封多年的心灵小史”。
以边缘视角看待历史
在小说中,余秋雨书写了孟河为了寻父而女扮男装,从河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的情节,以此凸显“女性对于男性、后辈对于前辈、灾难对于文化的探寻,也承载了女人的思念和等待”。
余秋雨坦言,这种创作意图是源于自己看待历史和文化的一种“边缘视角”。“长期以来,我们一直在寻找看待历史的主流视角,但是人们忽略了一点,那就是所谓的主流视角是史官留给我们的,是各个朝代官方正统的观点和思维。与之相比,我认为边缘视角更为重要,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。”
余秋雨解释道:“例如《白蛇传》中人与非人的边缘视角,《女驸马》中女性与男性的边缘视角,《红楼梦》中天真与彻悟的边缘视角等。边缘视角也可以说是一种互仰、互妒、互持、互生的视角,为写作增添毋庸置疑的深度。”
《冰河》一书的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:冰河(故事)和冰河(剧本)。对于这样的编排,余秋雨解释说:“这是想要显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和剧本之间的关系。我发现,很多朋友和学生的剧本写作往往只以场面效果、表演幅度、语言节奏为出发点,结果虽有大量的片断精彩,却失去了故事的整体张力。所以,我在这本书中把故事列于剧本之前,并把故事写得比剧本细致很多,放松很多。”
在一本书中,用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来展现同一主题的内容,余秋雨也试图表现出小说和剧本的区别。“有些在文学创作中颇为麻烦的魔幻手法,如‘天人对话’,放到剧场空间中就得心应手了。相反,文学故事中十分重要的宗教哲学、终极思考,在演出中就很难充分呈现。我把两个本子放在一起,而且故意在剧本中保留了诸多舞台指示,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戏剧的特性。”余秋雨说。
链接
《空岛》,余秋雨著,作家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
继《冰河》之后,余秋雨在不久前又推出了自己另一部长篇小说《空岛》,该书收录了《空岛》和《信客》两部作品。
《空岛》的故事起源于和珅对财富的追逐,他想把中国最大的海盗——王直的宝藏收入囊中。多番寻访之后,黑衣人何求,朝着目标之一的扬州赵府藏书楼——海叶阁出发了。自此,,他与秀才岑乙、赵府主人之女赵南、赵南的侍女小丝、藏书楼的诸位长老和扬州城里的老老少少等毫不相干的人们,命运开始彼此牵连。这些人物,连同海叶阁、梓园、辅仁书院等传统文化的象征之地一起,卷入了千层巨浪之中,经受着种种考验。最终,岑乙和小丝在陆地的尽头相遇,他们找到了王直题诗的“武运岛”。武运,亦是五蕴,五蕴皆空,即为空岛。在海陆之界,他们找到了自己,也终于决定置身于“世”外。
书中的另一部作品《信客》则是在某种程度上对《空岛》的延续。讲述的是至善至美融入人间,转化为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信任。然而这本该强大的信任,却被一条缎带、一个小圈冲撞得零零散散。
与余秋雨以往的作品相比,《空岛》和《信客》的故事更为纯粹,但其中仍少不了他独有的叙事方式。“我用历史纪实的笔调,写了一部悬疑推理小说。但是,聪明的读者很快就看出来了,纪实和悬疑都不是目的,而是指向着一个‘意义的彼岸’。那彼岸,有关一种美丽的生命哲学。中国存世那么悠久,绝大多数故事都散落在历史记载之外。散落,必定会遗失;遗失,又可能被找回。用什么方法找回?只能是艺术,象征的艺术。”余秋雨如是说道。
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15-05-08 第10版 读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