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: 主页 > 传奇世界SF > 文章内容

张明扬解读:影响热门变态传世页游中国历史走向的20场重大战争

作者: 传奇世界公益服 来源: Www.42tw.Com 时间: 2020-09-02 阅读:

战争是个古老而现实的话题,人们对战争问题的探索从未停息过。
在中国古代,战争模式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是讲究礼仪的贵族式打法: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,在宋楚泓之战中,在楚军没有完全渡过泓水,而宋军早已排好阵列、在兵力上占据优势的情况下,宋襄公不顾司马子鱼的进军建议,一直等到楚军完全渡河,宋军才发起进攻。最后宋军战败,宋襄公负伤。国人都责备宋襄公,问他为何拒绝司马的谏言,他回答说:
君子不重伤,不禽二毛。古之为军也,不以阻隘也。寡人虽亡国之余,不鼓不成列。(《左传·子鱼论战》)
意即: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,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。古代用兵的道理,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。我即便打了败仗成了亡国之君,(也)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。

张明扬解读:影响热门变态传世页游中国历史走向的20场重大战争

宋襄公像,引自清嘉庆元年版《绣像春秋列国·新增西周演义》。
而到了战国,随着参战方和战争规模的增加,战争模式变得更加复杂惨烈,贵族式战争被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的残酷歼灭战所取代,战争演变成了只要能取得胜利,任何行为都不受限制。
就像哲学家罗素所说的:战争无法裁定哪一方是正确的,只能确定哪一方幸存了下来。
在古代中国,面对来自周边的军事竞争压力,为了成为后者,中原王朝往往或主动或被动地催生了一波又一波军事革新。伴随着战争,是王权易主朝代更迭。
因此我们可以看到,自赵武灵王时期开始到康熙王朝,在这历经两千年、二十多个朝代的时间里,在从未停止过的军事压力下,特别是分裂时间不短于统一时间的军事竞争之下,古代中国的军事科技与战术革新一路高歌猛进:
为了对抗机动灵活的北方胡族骑兵,赵武灵王抛弃了统治中国战争史上千年的笨重战车,进行了“胡服骑射”改革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独立作战的骑兵军团,这也让赵武灵王成为了中国骑兵之父。

张明扬解读:影响热门变态传世页游中国历史走向的20场重大战争

“胡服”类似于西北戎狄的衣短袖窄的服装。图为东汉石刻《胡汉交战图》,原件藏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。
但在长平之战中,赵国骑兵暴露了前马镫时代骑兵的最大弱点,即只适合侦查、骚扰、追击败退敌军和破袭粮道这些非核心任务,无法在大规模战争中正面对抗步兵军阵,从而在长平之战中“隐身”。
当作为赵军最大军事强点的骑兵无法有效发挥作用,反而进入了最能彰显秦军纪律性和兵力优势的步兵军团战斗模式,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也就不言而喻了

张明扬解读:影响热门变态传世页游中国历史走向的20场重大战争

长平之战遗址永禄1号尸骨坑局部照片。引自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6年发布的该遗址《发掘简报》。
长平之战时,也正处于钢铁兵器与青铜兵器的激荡更迭时代,相对而言,赵军的铁制兵器普及度要高于秦军,但发展尚不成熟的的钢铁兵器在战场上,对发展完备的青铜兵器并未取得明显优势,因此也不足以成为改写长平之战的变量。
在彭城之战中,为了对抗刘邦近60万大军的压倒性兵力优势,项羽亲率3万骑兵突袭彭城,以快制多,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骑兵的长途奔袭能力与机动性优势,创造了骑兵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步兵集团的中国战史记录。

张明扬解读:影响热门变态传世页游中国历史走向的20场重大战争

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。
为了对抗楚军的骑兵优势,刘邦战后痛定思痛,以原秦军骑兵为班底组建汉军骑兵,以骑制骑,在垓下之战中穷追不舍,逼得项羽乌江自刎的就是这支汉军骑兵。
在汉武帝时代,为了对抗匈奴的骑兵优势,汉武帝也采取了“以骑制骑”的大战略,在“文景之治”积累的雄厚国力支撑下,倾全力发展马政,很快具备了一次性数万骑兵甚至十万骑兵出塞的能力。
即使有了马和骑兵,汉军仍然面临骑射能力远不如匈奴骑兵的压力。为了对抗骑兵的骑射优势,卫青和霍去病率先在汉军中发起了“骑兵战术革新”,不与匈奴人较量他们擅长的远距离骑射,将中原步兵擅长的正面冲击战术移植到骑兵身上。

张明扬解读:影响热门变态传世页游中国历史走向的20场重大战争

卫青(?-公元前106年),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,封长平侯。
尽管依靠骑兵战术革新,汉军骑兵将匈奴骑兵一路从漠南打到漠北,但战争中损失的大量战马很快又让汉帝国重新面临缺马的威胁,到了汉武帝后期,缺马的现实成了李陵5000步兵出塞的时代注脚,李陵虽兵败被俘,但这支精英步兵在绝对兵力劣势下的顽强表现,却显示了汉军“以步制骑”能力的提升。
在匈奴骑兵的压力下,制弩技术在汉武帝时代发生了一次技术革新,,与秦弩相比,无论在射程、强度还是在射击精度上都有着很大的提升,这也可以视作西汉军工业对匈奴骑射优势的一种极有针对性的回应。在李陵军的最后时光里,弩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倔强,五十万支箭射尽之后,李陵军方才溃败。
在三国时代,为了在北伐时应对曹军的骑兵优势,特别是曹军的精锐骑兵部队“虎豹骑”,诸葛亮发明了“诸葛连弩”,号称“一弩十矢俱发”,曹军大将张郃就有可能死于“诸葛连弩”。
为了解决北伐时的后勤运输问题,诸葛亮还发明了“木牛流马”,如果撇去那些怪力乱神的包装,简单说就是木牛为车,流马为舟,系统性升级了蜀汉的后勤运输体系。

张明扬解读:影响热门变态传世页游中国历史走向的20场重大战争

战国弩与汉弩的基本形态,引自《物理与机械志》(戴念祖,1998年)
在两晋南北朝时代,作为骑兵历史上最重要技术革新的马镫率先在中国出现,给了骑兵更大的平衡性,在高速冲击中更不易从马背上跌落。有论者称,这也是中原王朝在北方游牧民族骑兵优势压力下的一种“回应式”创新,马镫可以减少中原骑兵掌握骑射技术的训练时间,大大加快中原王朝编练骑兵军团的效率。
但如同所有的军事技术一样,马镫的发明是基于中原王朝的利益考量,但一旦发明出来,谁也不能控制它的流向与应用场景。马镫的出现让中国骑兵正式进入了重骑兵时代,“甲骑具装”成为了北朝骑兵最鲜明的特点,这也让骑兵第一次具备了在正面决战中突破步兵密集结阵的能力。
上一篇:Full text of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uangdong government 下一篇:印度开发商要求暂缓征收光伏板关税

相关阅读